七月流火,一年一度的升学季即将来临。虽然录取通知书尚未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但学子之间已开始弥漫着对金榜题名的期待。往年此时,关于“升学宴”、“谢师宴”的筹备与“人情债”的压力往往悄然滋生。今年,汉源街道未雨绸缪,提前启动了为升学季量身定制的“清风行动”,旨在倡导新风,为人情减负。
“街道这个‘清风行动’真是想到我们心坎里了!”家住汉源街道的陈大姐感慨道,她的女儿今年高考,成绩预估不错,“往年看邻居家孩子考上大学,免不了要随礼赴宴,压力不小。现在街道办提前宣传引导,发倡议书、组织干部提醒,我们几家有考生的商量好了,等结果出来,无论好坏,绝不摆宴!让孩子们小聚庆祝一下,给老师送束花、写张贺卡表达心意,又真诚又轻松!”
提前吹响“清风号”,筑牢思想“防火墙”
面对可能伴随大学录取通知书而来的宴请风气,汉源街道选择在通知书发放前就吹响“清风号”。行动的第一步,是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打好“预防针”,街道纪工委组织了一场特别的“清风提醒会”,会上没有空泛的说教,而是剖析了近年来通报的违规操办“升学宴”“谢师宴”典型案例,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。“以前可能觉得等孩子真考上了,办几桌是人之常情。现在案例摆在眼前,红线意识必须树牢,得提前绷紧这根弦!”一位家中有高考考生的干部会后表示。
倡导“清风礼”,解锁感恩新方式
“表达对师长的感激和对孩子的祝贺,心意远比形式重要,更无需与排场挂钩。”街道办的小杨介绍道,“我们充分利用公众号、社区宣传栏、网格微信群等渠道,在录取结果公布前就大力倡导简约感恩的‘清风礼’:一个情深意切的感谢电话或信息、一张亲手书写的心意贺卡、一束芬芳的鲜花、一次温馨的小范围家庭聚餐……这些方式同样能传递喜悦与感恩,且更显情真意切。” 像陈大姐这样积极响应倡议的家庭正在增多,她计划着:“省下办酒席的钱和精力,无论孩子最终去哪所大学,都能给她添置些更有意义的入学装备或书籍。”
“清风使者”摸排提醒,承诺走在宴请前
为确保“清风”理念深入人心,街道办把工作做在了前面。街道纪工委干部、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化身“清风使者”,对辖区内有子女参加今年高考的党员、干部家庭进行了初步摸排,在录取结果出来前,“清风使者”们就主动上门沟通,详细介绍“清风行动”精神,并派发《不违规操办“升学宴”“谢师宴”倡议书》。“发放倡议书不是走过场,是提前敲警钟,也是提醒党员干部主动接受监督。”一位社区党支部书记这样表示。
监督关口前移,紧盯“苗头”早预防
监督的触角也提前延伸。街道纪工委开通了“清风热线”和网络监督平台,鼓励居民对操办“升学宴”“谢师宴”的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进行反映。各村(社区)里的纪检委员最近也活跃起来,“我们常在村里走动、聊天,留意着有没有人私下打听酒店或者声称要请客办升学宴的,第一时间提醒,及时预防,街坊们也都认同,不想被这‘人情风’裹挟。”一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这样说道。
“我们严格落实县纪委监委工作要求,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,在升学季真正到来前就把信号释放清楚!”街道纪工委负责人解释道,“提前预防、严肃执纪的目的,是为了守护汉源淳朴的民风,让金榜题名的喜悦和对师长的感恩,回归其最纯粹、最温馨的本质,不被变味的人情债所累。”